員工協助方案,阿德勒心理學是你不可或缺的好幫手!


前些時間,偉任應恩智浦半導體公司(前身為飛利浦半導體)的邀約,協助他們進行「員工協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EAP)」。經過了兩場「焦點團體」的收集資料,已初步彙整出該企業主管與員工溝通時,幾個重要且需要關心的議題。下週偉任將至恩智浦半導體公司,和他們的中階主管們一同分享「會問問題,才會帶人」這樣主題的「員工協助方案」。
記得上個月到新竹張老師辦活動,恰巧和來高鐵站接我的義張聊到了新竹科學園區「員工協助方案」,我也與她分享了我對「員工協助方案」的瞭解。今天就和各位好友分享一些「員工協助方案」的相關概念囉!
 什麼是「員工協助方案」呢?
「員工協助方案」簡稱EAP,一開始是起源於美國,當時美國企業職場上喝酒的問題相當普遍,EAP就是被用來協助處理員工喝酒等物質濫用帶來的相關心理問題
如果要將EAP發展的歷史再往前追朔的話,戒酒匿名會Alcoholics Anonymous Taiwan, AA)可以說是EAP的前身。它是一個戒酒的互助團體,活動是由戒酒者自己來幫助想要戒酒的人。我也曾在2005年出國進修的時候,參加過戒酒匿名團體(雖然我沒有喝酒成癮的問題,但經過他們的同意,他們也歡迎我加入他們的團體)。
因為有不少的員工受到AA的影響,戒除了酒癮,使這些酒癮的員工還能回歸原有企業工作。所以,有些企業的管理者注意到這樣方案的效益,開始聘請專家協助員工解決酗酒的問題。
之後,EAP發展的過程中,提供的項目越來越多。有一些方案也擴大了服務的範圍,除了心理評估、諮商輔導與治療服務外,也包括了協助處理家庭、法律、醫療與財務援助等相關問題。甚至服務的範圍還擴展到員工家屬。因此。許多學者對於EAP內涵因而有了不同的見解。儘管不同學者對於EAP提供服務的內容界定不是那麼的一致,但,當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點就是「心理教育訓練與諮商」
如果要用簡單的一句話來形容EAP的話,那就是EAP可以說是一種由管理者提供員工診斷、輔導、諮詢以及其他援助服務的總稱
接下來,就和大家談談EAP服務模式有哪些?當中,有哪些問題是被EAP所關注的?另外,如果要進行EAP,助人工作者可以運用哪些心理學及技術呢?
一、EAP的服務模式
EAP的服務模式可以分為內置模式(與組織內的其他部門一樣,是組織的一部分)、EAP服務中心模式(是獨立的組織)、委託機構外的治療機構模式、以及委託工會模式(由工會來運作)。
不同的模式的運作,在組織成本上、員工保密性上、資源有效利用率上,各有其優缺點。近年來,西方國家的一些潮流,比較偏向的是採取「EAP服務中心」模式來提供企業員工服務。因為EAP服務中心是一個獨立的組織,它只對於企業組織的員工和主管進行EAP相關訓練、宣導、問題評估、轉介、追蹤和回饋,並不涉及直接提供治療和照顧。
二、EAP常見的問題
關於EAP心理諮詢最常碰到的一些議題包括有:心理疾病問題(例如:憂鬱、焦慮、失眠、自律神經失調)、親子關係問題婚姻伴侶問題、以及職場問題(例如:工作壓力、人際關係、主管與部屬關係、個人職涯發展、生活/工作之平衡)等。(延伸閱讀:阿德勒教你如何做生涯抉擇~生涯建構訪談~融合動機式晤談之阿德勒取向生涯諮商
本次偉任要到恩智浦半導體公司分享的議題,就是聚焦在「主管與部屬關係」的問題。期待透過這一系列心理學的充能,能增進公司主管與部屬互動關係。(延伸閱讀:阿德勒教你如何當主管~不可以斥責~ 阿德勒教你如何當主管~不可以教導~ 阿德勒教你如何當主管~不可以斥責~
三、EAP核心技術與諮商理論
要協助企業處理上述常見的問題,一定要熟悉「心理學」。因為心理學可以協助企業員工更看得懂自己以及自己如何與他人的互動。(延伸閱讀:心理學帶我們走出生命的低谷
哪些心理學比較合宜在EAP被拿來運用呢?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EAP的服務,相較於醫療領域的諮商,因為受限於經費的關係,一般而言平均諮詢的次數,大約是在1~3次左右。諮詢的過程,相當強調評估聚焦於認知、以及重視短期服務
在這樣短期的服務過程,需要的是要表現對員工的興趣,能夠積極聆聽並有效能地收集員工相關的資訊。接著,還需要能對個案問題快速地形成初步的假設,依據這樣的腳射來回答及解釋員工的問題。整個過程中,還需要能適時地鼓勵員工,增強其改變的動機。
為了能夠上述諮詢的目的,適合的心理學包括有: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商動機式晤談認知行為治療現實治療、以及家族治療
上述的相當適合運用於EAP的心理學,很湊巧地都剛好是我這十多年來相當喜歡的心理學。更進一步來說,前面所提到不同的心理學,都可以用「阿德勒心理學」當成主要架構,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商、動機式晤談、認知行為治療、現實治療、家族治療一起合併於對中來被使用。這樣的概念就是心理學界「同化整合」的概念。(延伸閱讀:從融合動機式晤談的阿德勒取向助人工作模式談「同化整合」的概念

在國外,隨著社會的進步,企業提供心理相關的服務可以說是越來越風行,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等先進國家的公司,都已經有許多行之多年的EAP。然而,從前些時間,協助處理身心健康的成大醫院都出現員工持刀砍傷自己同事的新聞,就可以知道,台灣對於EAP的關注,似乎還有許多發展的空間。

雖然台灣目前的環境對於EAP的重視還不是那麼的普及,相對來說,對於提供心理健康產業的我們,不就是一個很不錯的新藍海領域嗎?這樣一個藍海策略的新思維,就是讓我們有機會在現在的市場中,找尋尚未開拓的市場。想到這樣的一個新契機,讓中年的我又燃起了投入EAP心理學的學習與運用的動機。
這幾年來,我很喜歡以「阿德勒心理學」為主要骨架,然後在不同時機、不同場合適當地將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商、動機式晤談、認知行為治療、現實治療、家族治療一起合併使用。這樣的模式,更是近幾年我在做「員工協助方案」時的好幫手喔!至於實務上是如何進行的,下次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囉!

整理完這篇文章,或許在我明年正在準備出的這一本書《阿德勒取向實務工作手冊》中,也可以考慮加上「阿德勒心理學於員工協助方案的運用」這樣的一個章節喔!

心晴工坊(點選此連結,可依主題搜尋站內文章)

首頁:部落格總覽(點選此連結,可快速瀏覽本網站文章分類

融合動機式晤談之阿德勒取向助人工作模式看自我概念低落的精神病患


自從十多年前開始投入心理學的學習後,除了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自己的覺察力增加外(延伸閱讀:心理學帶我們走出生命的低谷 ),不知不覺,我的生活也起了許多的化學變化,和我互動頻繁的生活圈子,似乎從「醫院醫療的領域」慢慢地轉跨足到「教育社政等社區不同的領域」。
下週三晚上,又被「高雄張老師」邀請協助他們進行個案研討會,這次的主題談的是「脆弱與勇氣:談自我概念低落的精神疾患」。我老婆有一點狐疑地對我說:「前幾天不是才剛到新竹張老師、台中張老師、台南張老師辦活動嗎?你該不會打算將全國的張老師都走過一輪吧!」

這次的個案研討會,提案人要提的個案是一位難以接受自己罹患精神疾患的患者。機構的義務張老師們可以怎麼來協助個案?
當天,偉任將和來參加的義務張老師們,一起分享如何運用「阿德勒心理學」以及「動機式晤談」來協助個案走過他們生命中的低谷。
昨天因為打籃球腳扭傷左腳踝變成麵龜,今天只能全天待在家中休養。所以就利用這個跛腳無法出門的時刻,和大家分享一點下週偉任將在個案研討會中和大家討論的一些觀點囉!
要談「疾病對個案的影響」這樣類似的主題前,我都會先和來參加的夥伴核對一下,在臨床實務中,自己的工作重點是什麼?不同的機構,一定有不同的工作重點。即便是同一機構,不同的人員其工作的重點也會有所不同。

你的工作重點如果不同,與個案的互動可能你會著重在「情感支持」、在「轉介連結」、或是在「行為改變」。不同的工作重點,當然,你所需要的「心理學」就會很不一樣。
不管你的工作重點是著重在哪一個部分,助人工作者都需要先瞭解個案的「病識感」。因為面對不同病識感的個案,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會很不一樣。這就好像醫生在面對相同疾病的病人,但因為其病情嚴重度的不同,需要採取的醫療行為就會很不一樣。
醫療上,醫師會怎樣來區分病人的病情嚴重程度呢?當然,不同的疾病就會有不同衡量的測量工具。比如說糖尿病,需要測量的當然一定少不了檢測血糖值。回過頭來說,當我們面對罹患心理疾病的個案時,衡量個案的「病識感」就不可或缺。
實務工作上,身心科醫師會運用「病識感層級(Insight level)」將個案的病識感分為六級:
第一層級:個案不認為自己有問題。
第二層級:個案能覺察自己和別人有些不一樣,但哪裡不一樣,個案自己無法區分得很清楚。
第三層級:個案知道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但總將問題都歸因於外在因素,亦即都是別人害他,他才會陷入目前的問題當中。
第四層級:個案知道問題可能是出在自己的身上,但不能將原因講得很清楚。
第五層級:個案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因為什麼因素才導致問題持續發生。然而知道歸知道,卻無法將自己的理解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讓改變發生。
第六層級:個案不只知道問題所在,也能理解自己在問題當中所扮演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會將自己的理解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讓改變發生。

很顯然的,面對不同病識感的病人,助人工作者需要工作的重點也不一樣。
除了運用「病識感層級(Insight level)」來瞭解個案的病識感外,動機式晤談的「改變循環輪」,也是一個評估個案的病識感很不錯的工具。(延伸閱讀: 「動機式晤談」教你如何看懂一個人改變的動機

一旦個案可以理解目前遇到的問題主要的原因是「和自己有關係」,接下來你所需要做的是:區辨個案將自己的問題歸因於「生理因素」?還是「心理因素」?因為不同的致病因素,個案需要接受的處遇計畫就會不一樣。如果問題主要是來自「生理因素」,助人工作者需要做,就需要協助個案持續規則服藥。如果問題主要是來自「心理因素」,助人工作者需要做,就需要協助個案作行為的改變。

為了要協助個案能夠持續規則服藥,你可以運用「動機式晤談」相關的技術來化解個案對於服用藥物心中的矛盾。


以及強化增強個案願意服用藥物的動機。


然而,有經驗的實務工作者都知道,在實務工作中,我們很難將個案問題的歸因做這樣的二分法的歸因。因為「生理因素」與「心理因素」常常是相互影響。(延伸閱讀:三分鐘看懂「阿德勒心理學」~整體論~

舉個例子來說,思覺失調症主要的病因是來自於「生理因素」,要控制好幻聽,規則服用藥物就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但,這樣病人就可以幸福快樂的過一生了嗎?很顯然的,答案是「不是!」。
服用藥物雖然可以讓幻聽的症狀獲得不錯的控制。但,實務的經驗告訴我們,罹患思覺失調症的個案還可能會飽受疾病帶來其他相當沈重的影響,比如說:會有「抱怨老天爺為何會讓我罹患精神疾病的心聲」、會有「罹患疾病矮人一截的自卑感」、會有「擔心朋友知道自己罹患精神疾病的困擾」、會有「未來我可不可以生孩子的疑惑」等等。這些都不是服用藥物就可以迎刃而解的,此時個案需要的是擁有面對困境時的「勇氣」,就可以運用「阿德勒勇氣心理學」來陪伴個案度過人生的困境。

阿德勒特別重視「自卑」,尤其是「器質性的自卑」。一個人為了追求讓自己變得更好的補償心態,使得「自卑感」變成了進步的動力。(延伸閱讀:三分鐘看懂「阿德勒心理學」~自卑與超越~ 來自毒癮家庭的兩兄弟,命運為何會大不同?~談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自卑」與「自卑情結」~ )。每個人都有「自卑」,「自卑感」沒有不好,壞的是讓個案逃避生活困境挑戰的「自卑情結」
當然,當天的個案研討會,也會和來參與活動的義務張老師們分享如何給予自我概念低落的精神病患打氣鼓勵。可以運用的是「阿德勒心理學」的鼓勵技巧以及「動機式晤談」的肯定技巧。(延伸閱讀:「稱讚」與「鼓勵」的差別~阿德勒個體心理學~
還有很重要的是,同樣面對精神疾病,為何有些人能夠勇敢面對,但有些人卻因此自我放棄,當中的差別,就是每一個人都帶著屬於自己的「生命風格」來看個案自己的問題。另外,助人工作者也不要忘了病人會以「症狀」來與周遭的人互動,助人工作者需要的是懂得「行為目的論」。因為阿德勒曾經說過「再沒有任何人比病人或弱者更強大」這樣奈仍尋味的一段話。(延伸閱讀:從阿德勒學派觀點看強迫症

完成了這篇文章,又朝向明年出書的目標邁進的一小步。期待來年有機會又出我人生的第二本書《阿德勒取向助人工作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