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從小扎根:跨系統合作的相互對話

下週四(8/24,凱旋醫院心身健康管理中心邀您一同參與一場意義深遠的座談會,主題為「心理健康從小扎根:跨系統合作的相互對話」。我們由衷感謝高雄市衛生局黃志中局長、教育局謝文斌局長,以及高雄市國小校長行政支持團隊輔導組的校長們,攜手凱旋醫院及高雄市學生輔導中心,為孩子們心靈舉行一場深刻的對話。透過多元領域的合作,讓關愛之花在孩子們心中綻放,將心理健康的種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悄悄滋長。


為何我們選擇舉辦這場座談會?或許你還記得,去年暑假成大學生在12樓的墜落事件,那一則新聞震驚了整個社會。我對這個新聞相當有印象,因為我們家的大兒子目前正就讀這間學校。

他留下了令家人震驚的話語,這句話成了家中長時間的思考。


墜樓的事件還在不久後再度發生,這次是一名女學生。


更早之前,台大的自殺事件也引發了廣泛關注。


這些事件是否只是偶然的個案呢?從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的數據統計可以得知,近年來,大多數年齡層的自殺率呈下降趨勢,但15-24歲的孩子卻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自殺情況。


這場活動旨在喚起對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視,並探討如何透過跨界合作,建立更友善的學習環境。關於我的演講有兩個主題:

【主題一:現代學生的獨特挑戰】

透過深入探析現代學生的特性和需求,我們將討論他們面臨的心理挑戰。這不僅有助於全面了解學生的內在世界,同時也能協助學校老師更有力地回應他們成長和學習的需求。

【主題二:教育者的關鍵素養】

從生態系統的角度出發,我們將深入探討學校老師在協助學生心理健康方面所需的核心能力。在這部分,我們將探討以下重點:

1.   學習心理學學校老師需要掌握相關心理學知識,以有效引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2.   懂得腦科學了解最新的腦科學研究成果,有助於更深入理解學生行為與情緒,並提供適切的協助。

3.   介入步驟化學校老師將學習有效的介入步驟,從早期識別心理困擾,進行適時介入,並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輔導機制。

4.   善用資源網絡學校老師將學習運用現有資源網絡,與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家長和社區合作,形成跨界的互動,共同照顧學生的心靈成長。



我們熱切期待著這場座談會,與關心孩子心理健康的校長們攜手交流,為教育的未來鋪陳更加美好的前景。將關懷播種於孩子的心靈,讓他們健康茁壯,成就精彩的未來。

座談會後,我們即將開啟一場引人矚目的「心理健康從小扎根:由小學生自傷事件談起,探索更緊密的系統合作」記者會。這場獨特的記者會將帶您深入一位小學生的故事內心世界,透過她的經歷,呈現出家庭互動面臨的多重挑戰,以及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起伏。這個故事將深刻觸動您對孩子們在壓力與困境中的情感體驗,以及他們可能做出的行為抉擇,帶來更深刻的體悟與共鳴。

l  活動時間:2023824日(星期四),上午10:00-12:00

l  活動地點:高雄市立凱旋醫院3樓凱旋廳

l  議程規劃:

立即保存日期!8/24,邀您共襄「心理健康從小扎根:跨系統合作的相互對話」座談會,暖心的時刻即將展開。若您的朋友也對這場活動感到好奇,不妨一同前來,一起體驗這場心靈對話的意義。別忘了將這個資訊分享給您的朋友們,讓關懷與知識的火花在我們中間綻放!


心晴工坊(點選此連結,可依主題搜尋站內文章)

首頁:部落格總覽(點選此連結,可快速瀏覽本網站文章分類

當心理學遇到腦科學:不幸的人用一生來治療童年經驗

 

幸運的人用童年經驗成就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來治療童年經驗。」這句話深刻地凸顯了早期生活經驗對個體的深遠影響。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擁有著無數的神經元,這些神經元之間形成的連結網絡,將塑造孩童成長後的個性與特質。


為了瞭解早年受創如虐待、毆打,以及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兒童(受創組),與那些沒有類似經歷的同齡兒童(對照組)之間的差異,心理學家進行了一項投射測驗。為了排除其他干擾因素,心理學家與這些孩子進行了一對一的訪談,觀察他們對呈現的圖片所做的詮釋。研究結果揭示,對照組的孩子認為正在修理車輛的父親雖然處於一些危險之中,但不太可能發生問題。他們甚至認為,修理完成後父親可能會帶全家去享受快餐。

與此相對比,受創組的孩子的回答截然不同。有些孩子認為:「那個小男孩可能會踢掉支撐車輛的千斤頂,讓車輛砸到他的父親。」還有人這樣描述:「手握鐵棍的小女孩可能會揮舞著錘子,攻擊她的父親。」透過觀察受試者對圖像的詮釋,心理學家能夠洞察他們內心狀態的反應。(延伸閱讀:當心理學遇到腦科學:原生家庭帶給杏仁核傷害的治癒之道


從神經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在面對類似創傷情境時,其大腦中的杏仁核會形成與該情境相關的神經迴路,進而引發過度的緊張和警覺反應,如暴怒、哭泣或不停流淚。(延伸閱讀:從腦功能科學看居家檢疫市民燒炭自殺社會事件


相反的,有些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卻以一種麻木的方式對待自己的感受。他們的大腦停止關注與自我意識相關的腦區活動(如後扣帶迴、頂葉和腦島等)。這些人通常封閉自己的情感,以避免回想起令人羞愧和後悔的記憶。這種自我保護機制同時影響了他們的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使其顯得較為僵硬。然而,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避免感受的態度讓他們無法體會當下美好的生活經歷,因為他們害怕再次陷入恐懼之中。(延伸閱讀:從「神經科學」談父母教養對孩子情緒控力養成的影響力


另一種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是自責感,這些患者的大腦很容易困陷在自責的循環中。每當他們回想起創傷事件,他們會反覆質疑自己是否因為某些行為(或未行為)才導致事件發生。這種內心的自我指責對話不斷重播,導致大腦內側前額葉形成負面的自我形象神經痕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受創者更容易重蹈覆轍。他們過分執著於自我指責,這種行為常常使身邊的人感到無能為力,並逐漸拉開彼此的距離。缺乏社會支持的情況進一步加深了負面自我形象在大腦中的痕跡。這種惡性循環使得他們更難擺脫自責的困擾,從而引發了憂鬱、焦慮、失眠、物質濫用,甚至可能導致自傷或自殺等一系列問題。(延伸閱讀:當心理學遇到腦科學:成癮障礙症自我照顧需要懂的腦科學


這項研究突顯了童年早期經驗對心理發展的重要性。幼年時的創傷經歷可能在神經網絡中留下深遠烙印,影響個體對世界的看法與情感反應。藉由神經心理學的深入研究,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這些過程,並找到將這種知識應用於自我照顧和心理諮商的方式。


如果你對腦科學如何運用於日常生活感到興趣,也歡迎報名參加阿德勒心理學會即將舉辦的線上活動喔!(活動訊息連結:https://shorturl.at/gtMV4

2023826-27 當心理學遇到腦科學(初階):大腦如何感知這個世界?

20231028-29當心理學遇到腦科學(進階):神經科學於自我照顧與諮商的運用

心晴工坊(點選此連結,可依主題搜尋站內文章)

首頁:部落格總覽(點選此連結,可快速瀏覽本網站文章分類

心晴工坊網站的創建:一段關於心理醫師與理工男孩交會的故事

 

在充滿機遇與挑戰的2023年夏季,「心身健康管理中心」正迎來一個嶄新的視野。凱旋醫院的周煌智院長帶領著團隊,決心成為全國領先的心身健康服務中心。同時,我即將完成人生第四本書《當心理學遇到腦科學:神經科學於自我照顧與諮商的運用》的撰寫,並承擔著新的醫院業務。在這段轉折的時刻,我深信老天爺無縫接軌地幫我開啟了下一個人生階段的旅程⋯⋯

「心身健康管理中心」的目標是能夠有效推動心身健康照護計畫,發展全方位優質心身健康醫療照護服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和我的夥伴們首先需要建立一個與社區民眾互動的平台,這就是「心晴工坊」網站的誕生⋯⋯

網站連結  https://clear-mind-studio.web.app/#/

往往事情的發生,背後總有一個深刻的故事。「心晴工坊」網站的建置,是一段關於一位醫師老爸與一個大二理工男孩共同創作的點滴⋯⋯(延伸閱讀:從腦功能科學談孩子早期生命經驗的重要性:跟阿德勒學教養

「心晴工坊」背後的故事源自於父親的專業醫療背景與兒子對程式語言的熱愛。在家中溫馨的氛圍裡,父子倆共同啟發了這個網站的創意與靈感。兩人深信每一個人的心靈都需要被關懷,而心理學腦科學的結合將帶來更全面的照顧與幫助。(延伸閱讀: 阿德勒父母學:溫和及堅定態度在管教的運用


「心晴工坊」將成為一個獨特的心靈寄託,除了提供專業的心理學與腦科學知識與資訊外,更是一個溫暖的陪伴。這裡,您將不再孤單,而是與我們一同共享成長與愛的旅程。(延伸閱讀: 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從神經科學思考自己中年的生涯抉擇

期待來「心晴工坊」的您,除了能感受到我們團隊的專業與用心外,也能聆聽到這段醫師老爸與理工男孩共同創作網站的背後故事。未來,讓您與我們的團隊一起攜手踏上心靈之旅,繪出美麗的人生篇章。讓心靈的共鳴,在「心晴工坊」中得以綻放,照亮生命的每一天。

心晴工坊(點選此連結,可依主題搜尋站內文章)

首頁:部落格總覽(點選此連結,可快速瀏覽本網站文章分類

克服拖延症的心方法

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2023年夏季,我們院長帶領「心身健康管理中心」踏上了嶄新的視野,決心成為全國領先的心身健康服務中心!而我,作為受醫院委派負責新業務的一員,面對未曾接觸過的工作,有時會因為這份陌生而找出拖延的藉口。

825日在雄女,以及99日在台灣心理治療學會所舉辦的活動,我將分享主題為「克服拖延症的心方法」。近日,我自己嘗試了其中的幾招,成功擺脫了拖延的桎梏。每當我們面對行為改變時,為何總是無法踏出改變的第一步?原因無他,就是缺乏以腦科學為基礎的小秘技。今晚,我想在這點滴的時間中,與各位分享一些擺脫拖延症的妙招。(延伸閱讀:從腦科學的角度,找到拖延症的解決之道


建立良好習慣的過程中,環境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將環境因素分為兩類:提示阻力。提示能夠啟發習慣的形成。當我們受到某種刺激時,這種刺激會影響我們之後的行為反應,心理學稱之為「促發效應(priming effect」。因此,保持相關環境的提示至關重要。這些提示可以是時間、物品或人物。舉個例子,如果你想培養每天早上運動的習慣,可以把運動鞋放在門口,作為開始運動的提示。(延伸閱讀:看電影《腦筋急轉彎》學阿德勒心理學:生命風格

另外,你也可以將新習慣放在已有習慣之後,利用已有習慣的提示來促使新習慣的形成。例如,如果你想培養早起閱讀的習慣,可以在已經養成的習慣(如整理棉被)之後,坐在書桌前打開書。經過一段時間,每次整理棉被後,你會自然而然地坐在書桌前開始閱讀。又如,如果你想擺脫吃甜食的壞習慣,可以清理家裡所有的甜品,送給鄰居或朋友,同時不再購買任何零食。只要你的視線範圍內不再有甜品,你吃甜食的頻率就會大大減少。關鍵在於稍微改變你的環境就能改變你的行為。

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不僅需要堅持,還需要關注阻力這一重要因素。阻力指的是環境對我們行為的阻礙效果,而這將影響培養良好習慣的難易程度。舉例來說,想要培養專心讀書的習慣,可以將手機放在隔壁房間,增加打開手機的阻力,這樣有助於讓專心讀書的目標更容易實現。

腦神經科學告訴我們,人類的行為和決策是由大腦中的神經細胞所控制。當我們面臨決策時,大腦會對不同選項進行成本和效益的比較,從而判斷哪個選項更有利。當行為所需的阻力增加時,例如行為目標的距離增大,這將使得該行為變得更加困難。這可能會促使大腦選擇避免或推遲執行該行為,進而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延伸閱讀:從腦科學角度看生命的意義

當然,如果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不幸遇到失敗,我們可以透過標誌特殊的日期來重新開始。根據神經心理學的研究,海馬迴是負責記憶和空間定位的區域之一。當我們處於新的環境或經歷重要事件時,海馬迴會產生更多的神經細胞,這些細胞將新的經驗轉化為長期記憶。因此,當我們在特殊的日子重新開始時,海馬迴將這個特殊事件紀錄下來,使其更容易成為長期記憶的一部分。(延伸閱讀:從腦科學談阿德勒早期回憶:回憶一次,就創憶一次!


這種腦科學現象與心理學中所謂的「新起點效應」密切相關。新起點效應指的是,即使這個新開始很微小,它也能讓人感覺像回到白紙一樣,影響我們的自我描述和行為表現。例如,每年的第一天、每個月的第一天、每周的第一天或生日等特殊日期,都可以成為重新開始的標誌。


新起點效應的形成還涉及腦區域之間的聯繫。舉例來說,杏仁核是負責情緒反應的區域之一,它與海馬迴有密切聯繫。當我們經歷特殊的日子時,例如生日或新的一年,杏仁核會受到刺激,產生正面的情緒反應,進一步促進新起點效應的形成。

總的來說,養成良好的習慣需要從小目標開始持續重複行為,讓自己感受到愉悅和放鬆的感覺。同時,我們可以透過激勵和獎勵來增強這種愉悅感,從而更加堅定地養成習慣。在習慣的建立過程中,我們還需要留意環境中的提示和阻力。提示可以促發習慣的形成,而阻力則影響行為的難易程度。(延伸閱讀: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從神經科學思考自己中年的生涯抉擇

寫完這篇文章,我為自己鼓勵一番。今晚,我把手機和電視放在一旁,選擇用寫文章的方式鍛鍊自己的大腦,更重要的是,透過這篇文章與大家分享了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相關知識。這種自我鼓勵釋放了多巴胺,使我感到愉悅!


閱讀完本篇文章,如果你也有所收穫,希望你能按個「讚」,明天,我將踏上高鐵前往參與教育部 112 年度補助大專校院辦理輔導工作計畫「孩子的心,我懂:融合阿德勒心理學與腦科學的個案概念化」。你的讚,將釋放多巴胺,強化我克服拖延症的動機,讓我更有動力邁向目標!(延伸閱讀:當心理學遇到腦科學:成癮障礙症自我照顧需要懂的腦科學


對了,也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凱旋醫院心身健康管理中心成立後的第一個協辦活動,即將和我即將出版的第二本書同名的活動「當心理學遇到腦科學」。這是我們共同追求心身健康的重要里程碑!


如果你對腦科學如何運用於日常生活感到興趣,也歡迎報名參加即將舉辦的線上活動喔!(活動訊息連結:https://shorturl.at/gtMV4

2023826-27 當心理學遇到腦科學(初階):大腦如何感知這個世界?

20231028-29當心理學遇到腦科學(進階):神經科學於自我照顧與諮商的運用

讓我們一同運用神經心理學的知識,迎接挑戰,養成更健康的習慣,並為自己的生活注入更多正面的力量。

心晴工坊(點選此連結,可依主題搜尋站內文章)

首頁:部落格總覽(點選此連結,可快速瀏覽本網站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