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為何你對小時候生命經驗的描述,比對起和你一同生長在同一個屋簷下兄弟姐妹的描述,怎麼好像你們不太像是生長在同一個家庭似的。甚至還有一些對於過往經驗的描述,你們還有可能會出現完全相反的陳述。為什麼回憶會有這麼大的不同?答案和我們的記憶及回憶的機制有很大的相關。
關於記憶這件事,你可能不知道,每當你回憶一次,你就會修改腦中原有的記憶一次。
近幾年來,有機會在不同的場合,與許多愛好阿德勒心理學的朋友分享「早期回憶」這個技巧。當你搞懂了「每回憶一次,就創憶一次」,你就可以理解「早期回憶」這個技巧,為何不強調事件的真實性,即便當中有一些是個案自己的想像出來也沒有關係。(延伸閱讀:原來,瞭解孩子也可以這麼簡單~阿德勒心理學早期回憶的運用~;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生命風格的評估:大樹眾生相的運用)
怎麼說「每回憶一次,就創憶一次」呢?
先來談談記憶的過程是怎麼一回事。人在儲存記憶,和電腦在儲存資料的過程,有部分相似。比方說,你現在正在學習或經驗一件事,這些資料會先暫時儲存在大腦的海馬回的腦區裡。海馬回的概念就有點類似於電腦的快取記憶體,負責快速學習以及儲存當下的一些新訊息。
這些暫儲在海馬回的訊息,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到幾天內,會因為我們專注力、對這件事情感受及期待的不同,我們的腦會將部分儲存在海馬回的訊息,透過睡眠鞏固記憶的歷程,分門別類地傳遞並記載至大腦新皮質,也就成為了我們所謂的「長期記憶」。
事過境遷在某個情境,你又再一次地回憶起這件事的時候,大腦負責儲存記憶的記憶蛋白會重新變成比較不穩定的形式。這時候,在你回憶起這件事當下新的一些經驗或感受,都會被編碼到之前的記憶蛋白裡去。等到記憶蛋白又再次地恢復穩定的時候,原來有的記憶內容,就有可能會因為融入了新的經驗或感受的訊息而有了不同的記憶內容。
簡單來說,關於記憶,往往在你每一次的回憶過程,你就可能會不知覺地創造了記憶一次。每回憶一次,就修改一次。對之前所發生過的事,回憶的次數越多,就越可能偏離一開始的原始狀態。
所謂的記憶,常常並非精確地反映出事實的原貌,更多是表達我們自己對過去事件的現在看法。也就是說,經由阿德勒早期回憶所敘說出來的故事內容,反映出來除了之前的部分相關事件外,也同時反映了個案現在的思考脈絡。
回過頭來再來看「早期回憶」,你就可以理解,為何阿德勒心理學會認為:「事件的正確性以及真實性並不重要,即便當中有一些是個案自己的想像出來也沒有關係,因為在捏造的過程,個案也必須使用私有邏輯來創造想像早期回憶,因此,也可以透漏出個人的生命風格」。
南部的朋友,如果你想要成為一位能為個案(或自己)帶來深層瞭解及改變的助人工作者,或是對於阿德勒心理學的運用感興趣者,歡迎報名參加1/22~23高雄張老師所舉辦的「阿德勒勇氣改變術實務訓練工作坊」活動報名連結:https://bit.ly/2U1NT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