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帶我們走出生命的低谷


這幾年常和各位好朋友分享如何教養孩子的訣竅,這些看似簡單的方法,其實,過程可以簡單地歸納為三個重點:「覺察」「選擇」「負責」

要怎樣地「覺察」、以及如何做出「選擇」,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提供了我們一個好方法。雖然,阿德勒心理學是一門簡單的心理學,然而,執行起來可是需要不少的「勇氣」
話說這幾年常和家長老師分享一些如何教養孩子方法的我,近日,自己也遇到一些親子教養的問題。在這樣的情境下,自己也不知不覺地會問自己「為什麼孩子會……」。然而,也因為自己問了自己這樣的問句「為什麼?」,不知不覺地也讓自己陷入了不開心的情境裡。(延伸閱讀:為什麼我們不要講「為什麼?」~ 因為人,天生就容易有非理性的想法 ~

幸好,自己的書房擺放了不少心理學的書籍,再次地提醒了自己:
自己的「心」交由自己決定!

今天,就和各位好友分享一下「如何走出自己生命低谷」的好方法。
人,為什麼會不快樂?
我想,你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又是在你聽完好友抱怨的過程中,你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你這位好友走出困境的方法。然後,你的心中不免會覺得「為什麼他老是學不會教訓,為什麼他會一再重蹈覆徹呢?」
簡單來說,刻意讓自己陷煩惱泥沼的是自己,我們人類號稱萬物之靈,其實,比起飛蛾撲火的飛蛾也沒有高明到哪裡。
說故事高手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在生命中有很多擔憂的東西,實際上,它們之中大多數根本就沒發生過。
所以,讓自己走出不快樂的方法,第一步,就是要覺察自己煩惱的原因。為何會那麼煩惱?那是因為你還不夠瞭解自己的心。
要如何才能了解自己的心呢?學習心理學,就是讓自己能夠擁有駕馭自己腦子的使用說明書的好方法。

阿德勒:「人是描繪自我的畫家,只有你自己才能創造自己,只有你能決定今後的人生!

經由五官的判斷,我們認識眼前的事物,專業用語我們稱之為「認知」。因為有了「認知」,就能夠思考下一步應該怎麼做。人和動物都可以這樣的能力,只不過,動物的認知是用來維持自己的生命,而,人類的認知,就比動物的認知複雜了一些,因此,就有了馬斯洛的心理需求理論這樣的心理學產生。

或許大家對馬斯洛不是很熟習,那大家對於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這樣的說法就應該不會陌生了吧!當中的「意」指的就是能引生意識的心,所以稱為意根。也就是說我們每天的生活,能夠為這個世界賦予意義,只有自己而已
簡單的來說,人和動物最不一樣的是,人類傾向思考後再行動。只是,身為人類的我們,因為沒有學會心理學,所以就不太會使用新腦來思考做判斷。遇到困境時,還是很本能地就用舊腦來因應。

舉個例子來說,當你遇到下雨天的時候,你會覺得天氣是好天氣還是壞天氣呢?其實,下雨就是下雨,雨,本身並沒有「好」或「不好」的意涵。
我很喜歡一個故事,那就是「風動、幡動、心動」
有一天印宗法師在寺內講經,剛好有一陣風吹過來,寺內懸掛的幡因為風的關係漂動了起來。印宗法師就問了眾僧:「你麼覺得是風在動?還是幡在動?」就在眾僧討論中,六祖惠能大師走上前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你的心在動!」在平常的生活當中,我們面對的,到底是風?幡動?還是自己的心在動?

再回頭來看剛剛的問題,天氣為何會有好天氣與壞天氣的差別呢?其實,一切都需要看我們怎麼對「本來就沒有意義的事物」賦予意義。這就是阿德勒所說的「創造性自我」,白話一點就是說:「人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行動」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得馬焉知非禍」,故事中的老翁對於馬兒走失、孩子跌斷了腿、兒子免於徵召等,告訴我們的是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冥冥中自有注定,一件事情是福是禍,往往不是表象可以判定的。無論現在多麽傷心煩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回想起來,這些煩惱大多都已經不會放在心上了。現在困境的我們,只要盡力權力思考「現在該做些什麼」就可以了。往往故事快要劃下終點的時候,故事的主角常常會感覺到「原來如此,失敗也不見得就是壞事啊!」

這幾年下來,經常和大家分享日常實用的心理學。其實,過程中我覺得收穫最多的還是自己。因為每一次的分享,就會再一次地提醒自己。人,是一種習慣的動物,改變習慣的第一步,需要我們「用心」才能「覺察」發現問題。接下來要讓習慣發生改變,我們更需要的是擁有「勇氣」才能做出「抉擇」
經過了這樣的整理與分享,我,好像又有了一些「勇氣」來面對自己近日的親子問題。希望不久的將來,我與我的家人都能很快地體會到賈伯斯所說的「人生中每一件事都是一個點,發生當時看不出原因,但在路的盡頭,這些點都會連成一線,那時才明白那些事件發生的意義。

心晴工坊(點選此連結,可依主題搜尋站內文章)

首頁:部落格總覽(點選此連結,可快速瀏覽本網站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