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讚」與「鼓勵」的差別~阿德勒個體心理學~



各位家中有孩子的好朋友們,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斥責」「稱讚」理智上,你們會選擇用哪一個方式?我想,有一大半人,都會回答「我會選擇稱讚』」(情感上或實際上,我想,你我或許不免也用了不少『斥責』吧)。
然而,「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卻非常強調,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不要給予孩子「稱讚」,因為「稱讚」容易慣出「上癮者」。一開始接觸到這樣的資訊時,腦中總浮現出不少疑惑,「稱讚」孩子,怎麼會慣出「上癮者」?
進 一步瞭解了「阿德勒個體心理學」以後,我也滿贊同阿德勒的看法。也就是說,當孩子達到父母的期望時,做父母的我們,習慣給予「稱讚」,這樣的互動,隱含著 上對下的關係,包含評價的態度,如此一來,容易導致孩子沒有讚美就不行動,不知不覺地就變得容易依賴別人。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基於能協助孩子養成自 動自發的習慣,身為父母的要給予的是「鼓勵」,賦予克服困難的勇氣,而非「稱讚」。
有了這樣的覺察,一開始,有一段時間,我還真得有一些不太習慣。比如說,兒子在學校考試,獲得不錯的成績時,一回到家,不意外地,他會得意地拿了他的考卷,向我述說他的分數有多好,之前的我,本能地就會脫口而出說「你很棒!現在的我,腦中就會頓了一下,「不可以讚美,要給予鼓勵」這樣的念頭就會浮現。之後,就會花一些時間,想想還有沒有什麼適當的字詞,可以給予鼓勵,賦予孩子勇氣。這樣的轉變,在教養孩子的過程,還真的需要費一些工夫。有時候,會覺得現在當父母的我們,還真的有一些辛苦。
為了讓各位好友,能對於「稱讚」與「鼓勵」的差異多一些瞭解,因此,本篇文章在閱讀「向阿德勒學習部屬育成心理學」後,做了一些整理,期待,對於想在管教孩子過程中運用一些「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好友們,有一些更進一步的瞭解及認識。
所 謂的「稱讚」, 指的是「評價、讚賞孩子的優點」,是基於上下關係,是一種「孩子達成了自己所期待的事項」時才會出現的行為;而所謂的「鼓勵」,指的是「灌注孩子克服困難的活力」,是對等的橫向關係,即使孩子的行為沒有符合父母原有的期待,一樣可以給予鼓勵,因為「鼓勵」是聚焦於孩子的潛在能力,因此並不會只針對結果,而是對於過程表示認同
再 來, 如果從觀點的不同來看兩者的差異,「稱讚」是以「父母自身的觀點」為基礎,然後透過「評價的態度」來進行,目的不只在於「誇讚孩子」,有時背後還有一種隱含「想要控制孩子」的意圖;然而「鼓勵」則是站在「孩子的觀點」透過「同理心的態度」來進行,是基於「希望從旁支持孩子,使孩子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來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樣的基礎 。 「稱讚」與「鼓勵」在教養上的結果分別造成,「稱讚」讓孩子在意他人評價,如果沒有受到稱讚,就無法努力振作;然而「鼓勵」是協助孩子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不受限於他人評價,可以獨學會立自主。
雖然理論上,兩者有上述的差異,然而,實務上的運用,「稱讚」與「鼓勵」並沒有辦法完全清楚地劃分,比方說,「做得好」、「真是不得了」、「了不起」,有時,這樣的「稱讚」行為,其實對有些孩子來說,也有著「鼓勵」的效果。
「稱讚」與「鼓勵」有時的確很難區分的清楚,下表的整理,在學理上,可以看出兩者的不同:

稱  讚 鼓  勵
定義 評價、讚賞孩子的優點 灌注孩子克服困難的活力
關係 上下關係 對等的橫向關係
狀況 孩子達成自己期待的事項時 完全不受限於孩子是否達成目標,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
對象 顯現在外的能力和成果 呈現內在的潛能和努力
觀點 自身的觀點 孩子的觀點
態度 評價的態度 同理心的態度
目的 誇讚孩子、控制孩子 從旁支持,使孩子可以憑藉自已的力量解決問題
行動 誇讚孩子顯現在外的能力和成果
傳達積極正向的感受或感想
對孩子的貢獻表達謝意
效果 變得在意他人評價,如果沒有受到稱讚,就無法努力振作 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不受限於他人評價,可以獨立自主
參考「向阿德勒學習部屬育成心理學) 
總的來說,學理上,「稱讚」與「鼓勵」的確存在不少差異,然而,在實務上的運用,把握兩者其主要精神的差異,著實更為重要

首頁:部落格總覽(點選此連結,可快速瀏覽本網站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