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教我如何面對中年危機



最近和兒子打球,好像有一點力不從心。打網球,體力還可以負荷,但打籃球,就感覺有點勉強了。45歲的我,體力值,似乎和之前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讓我開始思考一些之前不太會思考的問題。
比如說,我的人生,已經走了多少了?

為什麼我會知道「我的人生已經過了一半了呢?」很簡單,因為近日在照鏡子的時候,有兩個發現:

另外,不該凸的地方,開始凸了

為什麼會有這樣心境的改變?看來,答案呼之欲出,45歲的我,面臨的是所謂的「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有兩個意涵:
一個是「中年」,年紀到了中年,意味著人生已經走了超過一半,這代表原本習慣從「生」來看人生,慢慢的,開始學著如何從「死」來看人生;另一個是「危機」,所謂的「危機」,包含的是「危險」再加上「機會」
從下面的圖,你大概就可以知道,為何中年的我,會有「危險」,但同時也充滿了許多「機會」。

發燒生病不一定是壞事,因為它提醒了我們,身體出了問題。中年,也或許是一個提醒自己,內在需要大掃除的好時機。
目前正處於中年的我,看來比起一前的我,的確擁有比較多的「財富」與「智慧」。或許,這時的我,企圖想抓住青春的尾巴,對一些夢想還沒死心,對一些現實還沒有完全妥協。嘗試地告訴自己,或許這個時刻,還有機會可以做一些什麼事。「自我實現」就常常浮現在自己的腦海中。

心理學家說:「中年人,人人想變,不同的是,有人敢大變,有人只想小變」。
中年的我的確很想變,但卻也很怕變。總覺得世界已經變了好多,相較之下,反而是自己變得最少。幸好,我們家有一位面對事情需要做抉擇時,容易做決定的人,那就是我的老婆(兩位兒子和我,都稱她為老闆)。於是乎,就凸顯出我對於抉擇,總是那麼多牽掛即不可抗拒的理由。
 
為何我會有這麼多的理智與情感的衝突呢?看來,阿德勒給了一個簡單又明確的答案。那就是

更貼切地應該說

那中年的我,如果要做些改變?到底要做什麼改變?看來,阿德勒心理學也給了我一個初步的方向。
阿德勒曾經說過:「社會在評斷一個人的價值時,工作幾乎佔了決定性的因素

精神科醫師,對我來說,是工作?還是職業?我還能運用這樣一個身份做些什麼?
近日,花了一些時間,和大家分享一些可以運用於平常生活的心理學(阿德勒心理學、動機式晤談、員工協助方案),似乎讓中年的我,初步找到一個可以安心的方向。
回頭看這段時間,自己這些的困惑以及所謂的中年危機,想通了,也不過就這樣爾爾。
這似乎又應驗了阿德勒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