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幸福?許多的心理學家,花了他一輩子的時間,做的工作,也只不過是嘗試地回答這麼一個問題罷了。由此可知,對所有的心理學家而言,這是一個不是那麼容易回答的問題。而,阿德勒,就是當中一位嘗試回答這樣一個問題的心理學家。
前幾天,在精神科住院醫師的心理治療訓練督導時,和幾位年輕的住院醫師,分享了我這十多年心理學的學習歷程,從一開始「認知行為治療」,接著又接觸到「動機式晤談」、「焦點解決」、「現實治療」,「家族治療」,也曾到美國 Big Sur 的 Esalen Institute 學習「完形治療」。回想起來,這將近二十年來的工作模式,在不同時期,總因自己當時所學,有著顯著的不同。
上週五,受邀至樹德科技大學進行3個小時的演講,聽眾是樹科大的教授們,講題為「阿德勒教你如何愛自己」。
會訂這樣的題目,我想各位好友,你應該不難猜出我為何會有這樣的轉變。答案很簡單,就是近三年來,我開始學習「阿德勒心理學」了。因此,近年來,我的工作模式,好像也變得很「阿德勒」,不管從平日的精神醫療行為、與家人的互動、社區的演講等等。
在樹科大的3個小時的演講中,和樹科大的教授們分享了一些阿德勒的人生哲學和我自己的理解。
比方說,和這些教授分享阿德勒的「心靈濾鏡」、「使用心理學」、「目的論」等等……
在這3小時的演講,「阿德勒教你如何愛自己」,感覺上,這些平日習慣站在講台的教授們,似乎還頗能接受這樣「心」的態度。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推論?因為樹德科大,在我演講完後,又準備和我在敲下一次活動的時間;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這些教授們在聽講的過程中,還算蠻稱職的扮演了3個小時的學生,而且還都沒有睡著,這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有圖為證喔!)。
自從博士班畢業後,今年,我也在社區辦了不少活動,大部分的主題,都是與「阿德勒心理學」以及「動機式晤談」有關。接下來的11月及12月,截至目前為止,我還有好幾場活動。題目,各位應該也可以大概都猜得到了,「原來,愛孩子也要懂策略~潮州高中~」、「阿德勒教你如何過生活~中油高雄廠~」、「阿德勒教你如何愛孩子~阿德勒學會~」、「搞懂Z世代的學生,你需要懂一點心理學」、「搞懂Z世代的自己,你需要懂一點心理學」、「原來教學這檔事,也需要懂一點心理學」……
對了,有人問我說,學了阿德勒心理學後,和我之前學的一些心理學(認知治療、完形治療、家族治療、焦點解決)會不會有所衝突?
答案是,一點也不會,而且實務上的運用,還有不少相輔相成的效果。因為,這個問題,已經有學者嘗試地回答了,由下圖就不難看出,許多我之前學過的心理學派,看來和「阿德勒心理學」還蠻有淵源的呢!
資料來源:蒙光俊, & 張玉萱. (2010). 後現代主義之始祖: 阿德勒心理學與其對後續學派影響之綜觀. 諮商與輔導(293), 2-5. |
總的來說,這位被稱為「西方孔子」的阿德勒,對人的想法兼容了人本、認知、系統、心理動力取向的心理諮商理論。冥冥中,我之前十多年不同領域心理學的相關學習,似乎都在為我接觸阿德勒心理學做準備。也因為有了之前的學習,現在,接觸到阿德勒心理學,好像有一種融會貫通的感覺。各位好朋友,如果,你在助人過程中,也認同上述這些元素的話,那,阿德樂心理學,一定是你可以嘗試的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