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德勒的觀點來看:重視「教導的傳統醫療照護」與著重「輔導的合作取向照護」的差異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相當注重的是「對等的橫向關係」。身為身心科醫師近二十年的我,在醫療場域中的照護行為中,帶著「醫療關係是否符合對等橫向關係?」這樣精神的框架,來看看「傳統醫療照護」「合作取向照護」的差異,很容易,就會有一個很不一樣的發現。前者的醫病關係,比較像是在教導(Teaching;後者的醫病關係,比較像是在輔導(Coaching。本篇文章,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傳統醫療照護」與「合作取向照護」有什麼樣的不同?
為了讓大家比較能輕易地瞭解到,重視「教導」的「傳統醫療照護」著重「輔導」的「合作取向照護」兩 者的不同,先和大家談一談「教導」與「輔導」的差異。所謂的「教導」,指的是單向的溝通,就像學校課堂中,老師上課的模樣,學生就是默默接受老師的教導。 完全就是老師對學生、大人對小孩、上對下的教導關係。「輔導」,就不太一樣了,是一種雙向溝通,主要由輔導者提出問題,讓當事人發表意見。輔導者的目的, 在於從旁協助當事人自己解決問題。教導和輔導,兩者的差異,如下表所示:

教 導(Teaching) 輔 導(Coaching)
目的 傳授正確解答 協助當事人自己解決問題
問題的解決者 教導者 當事人
採用方法 教導者的做法 當事人的做法
正確解答 由教導者掌握 在當事人手中
溝通方式 單向溝通 雙向溝通

有了這樣初步的瞭解,我們再來一起看看,「傳統醫療照護」與「合作取向照護」有什麼樣的不同?下列表格的比較,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兩者差異的地方。

傳統照護 合作取向照護
醫病關係 健康照顧的提供者是告訴病人應該怎麼做的專家,病人的角色是被動的 健康照顧的提供者是疾病的專家,病人是熟知自己生活的專家
主要照顧者? 健康照顧的提供者 醫病雙方分擔責任
目標為何? 遵守健康照顧的提供者的指示,服藥順從性不佳是病人的問題 病人依照健康照顧的提供者提供的資訊設定目標,服藥順從性不佳是策略上問題
行為如何改變? 外在動機 因深入瞭解而產生內在動機
如何覺察問題? 由健康照顧的提供者 由知情的病人覺察問題
如何解決問題? 由健康照顧的提供者 由知情的病人和健康照顧的提供者


現在的醫療環境,醫病關係已經有很大的轉變。俗語說得好,「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行醫近二十年,在醫院門診量不算少的我,能夠很幸運地,在醫療上沒有出現太多嚴重的爭議或訴訟事件,除了老天爺的保佑外,或許是,多年學習「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後,無形中帶來的邊際效應也說不定。
這篇文章,帶著「醫療關係是否符合對等橫向關係?」這樣精神的框架,來看看「傳統醫療照護」與「合作取向照護」的差異,期待身為助人工作者的你,在看完本篇文章後,對於想和病患(或個案)建立良好的關係,會有一些些不同的啟發。
表格資料來源:JAMA、「向阿德勒學習部屬育成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