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看懂「阿德勒心理學」~人際關係論~


雖然,我還是比較喜歡直接與大家互動分享一些實用的心理學,不管是用演講、工作坊、或個案討論等形式,但,畢竟身為醫院的醫師,生活有部分的時間,就不免就需要與「研究」綁在一起。昨天,105年院內研究的期末報告書,「中途學校與一般少女早期生命經驗之差異研究」,終於殺青了。又可以開心的和大家分享一些阿德勒心理學的相關文章。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阿德勒心理學中的「人際關係論」。為什麼會和大家談談這個議題?其實,和我剛撰寫完畢「中途學校與一般少女早期生命經驗之差異研究」的研究報告也有相當的關係。在我這一篇初步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到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和阿德勒所說的「人際關係論」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今天就來和大家談談阿德勒心理學的「人際關係論」。
阿德勒認為,如果一個人離群索居,那他所有的言行,都失去了意義,談的是人如何對自己所處的群體有歸屬感,就需要談到所謂的「社會興趣」
阿德勒心理學非常重視「社會興趣」,「社會興趣」與一個人的健康狀態有很大的關係。那什麼是「社會興趣」?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到這樣的概念,或許不是很容易就搞懂這樣的概念。

有一個簡單的說法,或許你可以比較容易搞懂阿德勒的「社會興趣」。那就是可以三個面向來說明所謂的「社會興趣」,包括有:
1. 相信自己對他人是有用處的
2. 信任他人會對自己伸出援手
3. 自己在社群團體中能有一個合宜且安身的位置
所以,可以看出,如果要讓自己具有社會興趣,就要從能對他人有貢獻開始。而如何「接納自己」「信任別人」、以及「貢獻他人」,在我們的一生,就變得相當重要的課題。
腦中突然出現一個例子,想和大家分享。一位常年都在工作的人,到了退休、不再需要到公司的時候,突然,他老了好幾歲
原因無他,因為我們的社會在評斷一個人的價值時,工作幾乎佔了決定性的因素。一旦離開了工作,許多人就會覺得自己不再有價值,並且開始過著失意的日子。
臨床實務上的經驗告訴我,通常,退休的人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重新找回屬於他的歸屬感,而在找尋歸屬感的過程中,老男人好像又比老女人辛苦許多許多,不知道你是否也同意?對了,年老的人,需要找的歸屬感,也和年輕人所需要的歸屬感,也有很大的不同喔。
回頭來說看看,歸屬感對於身為人類的我們來說,為什麼那麼重要?或許我們可以從人類演化的過程中看出部分的端倪。
怎麼說呢?
我們都知道,動物界中弱小的物種,必須過著群居生活,因為團結力量大,可以滿足生存需求。例如,水牛必須聚在一起,才可能擊退老虎,只有一頭水牛時,絕對寡不敵眾,慘遭獵食。反之,老虎則可以離群索居。以生物演化的觀點來說,人類沒有動物像老虎壯大的力氣和尖利爪牙,因此,人類為了生存,在我們的基因中,就被植下需要「歸屬感」的基因。
再回來談談「人際關係論」,阿德勒認為,一個人的行為,都是以「某個特定」的對象所產生的,想要了解一個人的言行,一定要觀察他與他人的人際互動模式。
近日有一篇發表在國際期刊《Lancet Psychiatry》的研究,內容指出,一個人會不會罹患憂鬱症?可以從臉書按讚的內容,找到部分的蛛絲馬跡。這樣的發現,直接證明了歸屬感對人的重要性。
另外,前些時間,非常紅的一部電影《我的少女時代》,當中,女主角林真心對男主角徐太宇說的經典台詞...
「女生啊,是很難捉摸的,我們說沒事,就是有事,沒關係,就是有關係」
相信了吧!阿德勒說,想要了解一個人的言行,一定要觀察他與他人的人際互動模式才可以。
結論: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需要歸屬感,當一個人發現,自己不能被自己所重視的團體所接納的時後,就會出現我們所謂的心理問題,包括焦慮、憂鬱、失眠,甚至逐漸斬斷與社會的連節,導致自殺行為的發生。
PS: 關於我的研究,「中途學校與一般少女早期生命經驗之差異研究」,如果有一些朋友對於本篇文章的結果,和早期生命經驗有什麼關係這個議題有感興趣的話,或許,再找個時間和大家分享一下比較完整一點的學術發現。只是這些比較學術的研究發現,如何在「陳偉任醫師心晴小站」中,用一般人比較容易懂的語言來闡述,當中的拿捏,還有一點傷腦筋。看來,我還得向阿德勒學幾招如何將「專業心理學」轉變成「一般人心理學」的功夫才可以
對了,順便和各位好友分享一個訊息。去年我的研究主題在關注早期生命經驗,今年我的研究計畫題目訂為 「運用早期回憶來瞭解憂鬱症患者之生命風格」 。這樣,感覺起來,有沒有更阿德勒一點了。
期待明年底的這個時候,能和大家分享我的研究發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