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命風格~談阿德勒之早期回憶~


       前幾天,有一位年近40歲罹患躁鬱症的女性告訴我說,近日她與家人的關係變得比較緊繃,導致心情起伏不定,自己快要受不了了。身為精神科醫師的我,第一時間的直覺的判斷,是否她快要發病了?然而,在我評估其相關之睡眠、說話的速度、活力等躁鬱症相關可能發病的症狀後,初步排除發病的可能。就在我正在思考該如何展開接下來的會談候,她提到她有一個困惑,那就是多年來不知為何自己與父母親的關係總是又愛又恨。聽到她這麼說,勾引出我的好奇,眼前這位個案是帶著怎樣的「生命風格」來看待自己、他人以及她周遭的世界。

       依據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理論,所謂的「生命風格」是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會對於環境展開探索,並且去認識自己及了解外在的世界,從這一連串的經驗中,個體建構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風格;也是一個個體的心理素描、認知信念的主題、行為模式、面對自己與他人的態度,以及因應生活要求的方式。

     
       想要探討與發現「生活風格」的方式,最好的途徑就是「蒐集早期回憶」。蒐集早期回憶是阿德勒學派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技術,因為早期回憶是一個人主動所做的選擇,與個體看自己、他人及世界的態度有相當的一致性。早期回憶技術是一個投射的技術,相較於其他投射技術的使用,是一個比較節省時間與成本的方法。當中包含了個人投射的基本生活信念,甚至也可能包含個人思考基本謬誤,可以進一步來分析與診斷一個人在孩童時期所形成的人格特質、基本信念以及生活型態。

       當中的生活型態學者Mosak認為可以包含四個因素,這四個因素分別為:

  • 自我概念(對自己的看法)
  • 理想我(對自己的期待)
  • 世界地圖(對自己以外的人、世、物的觀念)
  • 倫理信念(是非善惡的認知)

       當我們嘗試的蒐集早期回憶時,需留意早期回憶要符合幾點:
  • 是發生在10歲以前
  • 能清清楚楚的被回憶出來,就好想親眼目睹似的
  • 是特定的事件
  • 不是一個報告
  • 行為的目的取向
  • 被記住的比被忘記的早期回憶還要重要
  • 正確性如何,並不重要
  • 真實或想像的,也並不重要
       另外,在蒐集早期回憶時,蒐集越多越能看出個體全貌樣式,但也有部分的學者考量容易及省時的因素,選用單一的早期回憶。
       這位個案的早期回憶,她提到她印象最深的是她媽媽在生弟弟的時候(基於個案的隱私,我就不再細談)。在經過幾個不同的早期回憶的探索之後,她開始了解「為何她那麼難以處理和父母之間那些複雜的情感糾葛」,也表達了未來的她,會在情感與理智的兩端,嘗試的找的一個合適的位置。感覺上,她似乎在「自我分化」的路上,找到一個可以嘗試的方向。
       對於如何蒐集早期回憶的你,或許會很想知道該如何進行這樣的歷程。下一次再和有興趣的你,先分享該一段如何蒐集早期回憶的文章囉!對了,近日我也打算和我的夥伴,錄製一段有關於如何蒐集早期回憶的影帶,也許不久,也有機會和大家分享這樣的會談影帶。

首頁:部落格總覽(點選此連結,可快速瀏覽本網站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