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精神科醫師的我,會愛上「阿德勒勇氣心理學」?


在藥物發達以及人力嚴重不足的現在精神醫學,講求所謂的成本、效率(不見得最好最有效、但是是最有效能的方法),慢慢地,精神科醫師的養成就變得不太著重於「心理學」的學習,取而代之的是《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的專研。
「心理學的研讀」DSM的專研」這兩者,基本上有很不太一樣的地方。如果我們從知識哲學的三個議題(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來論述,就可以知道這兩者因為看事情的的角度不一樣,因此,尋求問題解決的方法就很不一樣。如果你想對兩者不一樣的地方多一些瞭解,提供你可以再看看我部落格的另一篇文章。(延伸閱讀:當阿德勒遇見DSM診斷系統

回頭再來談談,為何精神科醫師的我,會愛上「阿德勒勇氣心理學」?
心理學是一門了解自己他人還有自己與他人發生了什麼事的一門科學,比較是從社會建構論來看個案的世界,相反的,DSM比較是從邏輯實證論來看個案,比較容易看到個案的病態性,及不足的地方。

探究事情的方法論不一樣,解決事情的方式也就很不一樣。早期的精神醫學在藥物神經科學還沒有那麼發達前,在探究個案到底怎麼了的過程,助人工作者並沒有太多的選擇。當時,能有的方法,就是從各種不同的心理學來解釋個案當下發生了什麼事。也因此,在那個年代,可以看到不少的醫師投入心理學的專研,例如:分析取向的佛洛伊德、阿德勒,選擇理論的葛拉瑟(現實治療的大師)……。不同的心理學,有著很不同的基本哲學,提供助人工作者解決「人」的問題時,有一個參考依據。
不同心理學的基本哲學
心理學派別基本哲學
精神分析人類被精神能量與早期經驗所決定,受性及攻擊衝動的驅使,潛意識的動機與衝突對目前的行為非常重要。
阿德勒人類的驅動力有自卑與超越、社會興趣、致力朝向目標。有詮釋和創造事件的能力。幼年即創造獨特的生活方式。在社會中強調合作生存。
存在主義核心焦點在人類狀態本質,包括面對焦慮、死亡、觸發自我覺察、創造個人認同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追尋意義價值。
個人中心對人性的看法是正面的,在治療關係脈絡下,當事人體會到過去拒絕覺察的感受,朝向自發性、內在導向、覺察力、自我信任。
完形治療人類致力於達到完整性,思考、感受與行為的整合。反對決定論的觀點,認為人有能力認清早期的影響與目前的困擾當中的關聯性。
現實治療奠基於抉擇理論,假定我們需要好的關係來達成快樂。
女性主義性別與權力是女性主義治療的核心,女性主義對於社會、文化、政治因素如何促成個人問題有系統性的看法。
後現代取向奠基於多樣真理的基本前提,人們透過與他人的對話賦予自己人生的意義,不去尋求問題的潛在原因,強調當事人的長處與可用資源。
家族治療從互動與系統的觀點來看家庭,家庭提供脈絡理解個人與他人的關係。
然而,隨者時代的演進及科學的發達,近年來的精神醫學因為有了藥物及神經科學的助拳,精神科醫師的養成,就嚴重朝向「DSM的專研」傾斜過去了。這當中嚴重失衡的原因,就我看來,不外就是源自於精神科專科醫師的考試制度太偏重於「DSM的專研」;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比起「心理學的研讀」,精神藥理學與「DSM的專研」有著更緊密更多的連結,這樣的結果,大家看得出答案的嗎?
沒錯,「DSM的專研」就有了更多「錢」與「人力」的奧援。再來,我就不用再多做解釋,大家就可知道,在現今的精神醫學領域,「心理學的研讀」以及「DSM的專研」那一個會變成顯學了吧!
其實,精神醫學有了藥物及神經科學的助拳,也不是什麼壞事。只是如果太偏頗的話,就容易讓精神醫療探究事情的方法論趨於侷限,解決事情的方法,很容易就會一面倒的從「社會建構論」轉向「邏輯實證論」。如此一來,容易只看到個案的缺陷,不太容易看到個案有能的部分。
因此,在我20年精神醫療歷程的後半10年,開始愛上了「心理學」。尤其是近五年來,我投入了不少時間在「阿德勒勇氣」、「動機式晤談」的相關研讀、活動以及工作坊(活動連結:偉任的演講及工作坊);也因為自己也是兩個孩子的爸爸,所以也嘗試地和大家分享「阿德勒的教養課訓練孩子做家事建立日常生活常規協助孩子限制螢幕使用時間瞭解孩子內心世界零用錢的使用」。
今天要和大家談談,為何我會戀上「阿德勒勇氣心理學」?因為是「阿德勒勇氣心理學」當中的幾個重要觀點,我還滿喜歡的,例如:
  • 創造性自我
阿德勒認為,個體都應該對自我的個性發展和人生負全責、而不是將生命的結果或是過失歸於他人或是環境的因素。這樣的概念,讓他與佛洛伊德分道揚鑣,這就是「目的論」和「決定論」的差異

阿德勒從自身早期的疾病中領悟出環境和遺傳雖然會對個體產生影響,但是不能因此決定個體的行為結果,所有行為都是為了達到某一「目的」而展現出來的手段,而當中的「目的」並不是事實,而是虛構出來的,因此是可以修正、改變的。也就是說,個體具有選擇與創造的權力(這和現實治療的選擇理論很雷同),可以對本身的經驗做出不同的詮釋,如果我們可以對外在的世界和人採取正面積極的看法,就不會因著環境的影響而被自我限制。
阿德勒認為,我們可以學著正面意識到自我,創造與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進而讓自己發展最大的潛能。只是這樣的修正與改變,需要的是「勇氣」,這也是阿德勒的心理學又被稱為是「勇氣心理學」的原因。我個人,還滿喜歡阿德勒心理學這樣充滿有創意、有機會改變現況的觀點。
  • 現象學
雖人阿德勒並沒有提到現象學這樣的字眼,然而在阿德勒勇氣心理學中,一直都可以看到他強調現象學的主觀的概念。阿德勒認為個體從早期經驗到後續 的發展中,主觀性的感知與解讀自身的經驗,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基於這樣的觀點,在探尋個案的生命故事(或問題時),助人工作者就需要學會如何運用蘇格拉底式的問句
蘇格拉底啟發他人的方式,並不使用教條式的說教方式,反而是透過扮演一個「好奇、一無所知」的人來和學生互動,協助學生「產生」正確的思維想法。也就是說,蘇格拉底藉由與他人的談話,協助他人澄清他自己的觀念、獲得「正確」見解,在這樣的相互對話中,進而建立一個更有效能的個人思考模式系統。

  • 生命風格
阿德勒的生命風格Life style指的是一個人的自我認識以及對於外在世界的了解與信念。阿德勒說,一個人的生活型態,大約是在4-5歲時就決定了。但是,近代的阿德勒學派學者們,則認為大約在10歲左右才決定。我自己也比較同意後面的說法。(延伸閱讀: 看電影《腦筋急轉彎》學阿德勒心理學~生活型態~ 探索生命風格~談阿德勒之早期回憶~
面對飽受身心症困擾的個案,臨床助人工作者要做的工作,就是在恰當的時機,助人者幫助個案開放自己,嘗試地去傾聽自己的痛苦,過程中,協助個案看懂自己那張隱形的地圖。在讓個案搞懂自己的「生命風格」之後,同時也讓個案將他自己所處的困境與他的「生命風格」相連結,並鼓勵他冒點險,觸發他嘗試做出一些行動,度過自己的困境。(延伸閱讀:原來,瞭解孩子也可以這麼簡單~阿德勒心理學早期回憶的運用~ 全家總動員製作阿德勒經典名言書籤~生活型態~
小結:
現在的精神醫療,似乎少了心理學的薰陶,有一點偏頗了診斷、藥物以及研究的重要性。然而,近幾年來精神領域新藥物的開發,遇到了部分瓶頸,我想,如果想在醫療品質上要有所提升,或許回頭來學習我們的一些老一輩醫師(佛洛伊德、阿德勒、葛拉瑟……)他們看待事情的一些經驗,可能會有不少的幫忙。

心晴工坊(點選此連結,可依主題搜尋站內文章)

首頁:部落格總覽(點選此連結,可快速瀏覽本網站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