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日,台灣肥胖醫學會及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舉辦了一場關於「糖胖症整合照護」的研討會,而我在其中主講了一場有關「拖延與健康」的演講,主持人為臺大醫院內科部王治元教授。
在研討會的開場中,王教授分享到他的太太同時也是一位諮商心理師,這點引起了我的思考:心理師和精神科醫師在臨床工作中,如何將涉及拖延問題的個案概念化呢?身為一位精神科醫師,同時也持有諮商心理研究所和博士相關學位,我又會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延伸閱讀:融合動機式晤談之阿德勒取向助人工作模式看自我概念低落的精神病患 )
精神病還是心理病?
你是否常常陷入拖延的泥淖中?這種拖延行為是否已經達到一個讓人擔憂的程度,甚至有可能演變成疾病(disease)或疾患(disorder)?
「疾病」和「疾患」是兩個相關但微妙差異的醫學概念。儘管這兩個術語有時會互換使用,但在特定的語境中,它們可能帶有不同的涵義。
(一)疾病: 通常指的是身體組織或器官出現異常狀態,這種狀態可能與特定的生理功能或解剖結構異常相關。這可能涉及到某種生理或病理過程,有時候也可以透過明確的生物學標誌或病理學特徵進行診斷。
(二)疾患: 是一個更廣泛的術語,用來描述身體或心理上的功能障礙或異常。它可以包括疾病,但不僅僅局限在生物學異常上。這個概念還包括對行為、認知或心理過程的影響。「疾患」這個詞更強調對整體功能的影響,而不僅僅是生物學上的病理狀態。
因此,當我們談到拖延時,我們是否只是面對一種心理行為的異常(疾患),還是已經涉及到生理健康更深層次的問題(疾病)?
在民國86年從陽明醫學院畢業後,我展開了超過20年的臨床職業生涯。首個十年,我是一位精神科醫師,對於病人心理問題的診斷主要以疾病觀點為依據,契合當時尚未那麼複雜的臨床理念。在這階段,我的思維受制於《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的客觀準則,僅限於對病人表面問題的分析。(延伸閱讀:當心理學遇到腦科學:成癮障礙症自我照顧需要懂的腦科學 )
進入第二個十年,擁有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與博士學歷的我,受到病人的反饋,開始被視為類似心理師的精神醫師。十多年的心理學學習使我對人、事、物的感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超越了疾病的表面描述,轉向各種心理學派對這個世界主觀詮釋的多元性。
然而,進入第三個十年,對腦科學的探索使我對精神疾病產生了新的省思。
為何心理學系的教科書將介紹精神疾病的書籍稱為「變態心理學(abnormal psychology)」呢?
精神疾病、心理疾患、神經病、變態、怪胎、心病等詞語,它們究竟有哪些相似之處?又在哪些方面存在區別?(延伸閱讀:從腦科學的角度,找到拖延症的解決之道 )
以「abnormal psychology」來看,"abnormal"的定義是偏離常態。這種偏離是指統計常模的偏離?還是文化常模的偏離?亦或是表現為古怪行為或有威脅性行為?精神病的定義和歸因,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都存在著巨大的變異。
古希臘哲學家希波克拉底、羅馬解剖學家蓋倫,以及德國精神病學家克雷佩林,他們是現代精神病學的奠基者。克雷佩林以其最早、最系統地應用醫學模型對心理異常進行分類而聞名,被譽為現代精神病學的奠基人。
至今,全球普遍使用的精神疾病診斷標準分為三類。在台灣,精神科醫師主要採用的是眾所周知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
當你面臨困擾時,是否會被歸類為精神疾病?經過訓練有素的精神科醫師從不同角度評估你的問題,諸如「是否偏離社會規範?」、「是否有功能上的受損?」、「個體承受的痛苦程度?」等問題。
然而,這些面向的評估可能因不同觀點而有不同答案。因此,隨著時代變遷,DSM對疾病的診斷標準也會有所調整。以前被歸類為疾病的情況(例如同性戀),可能在不同時代的脈絡中被重新定義,有時需透過精神科處理,有時則不再被視為精神病。
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孩子面臨「躺平」的問題。我們是否能將「躺平」視為功能受損?這是否違反社會規範?這是否對某些人造成痛苦?而不久的未來,DSM是否有可能將「躺平族」列為一種病症呢?或許,這是一個充滿挑戰與變革的時代。(延伸閱讀: 克服拖延症的心方法 )
「孩子,你在課堂上怎麼坐不住?」、「親愛的,為何你總是用割腕來和我互動?」、「媽媽,你可不可以不要再收集那麼多東西?因為家裡已經沒有地放可以睡覺了」、「不明瞭自己一直出現不放心的念頭,總是要重複的檢查門窗?」、「為何自己會沒來由地突然覺得呼吸困難、心悸、手抖?送到醫院檢查,醫師又告訴你所有的報告都沒有異常」。
如果你曾有過上述的疑惑?花些時間來深入了解腦科學與心理學,因為這兩門學問是解讀我們大腦運作的指南。2024年1月20-21日,高雄「張老師」中心邀請偉任舉辦一場工作坊,主題為「精神疾病的認識與陪伴工作坊~ DSM-5解讀與實務應用」,也歡迎你來報名參加喔!(活動訊息連結:https://forms.gle/h6Mwh8xHcuHFx2LJ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