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世代」的孩子:少了叛逆,多了不安的心!

 

上週,我參與了醫院來年住院醫師的招募,見證了20位來自醫學院的畢業生參與面試,預計僅招募3位新進的住院醫師。這群年輕人與我們「X 世代」有著顯著的不同,身為X 世代」的醫師主管,我們如何與這些Z 世代」的年輕醫師相處?這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在過去幾年裡,我投入心理學和腦科學的研究,這使我有機會分享對親職教養的見解。上週六,我受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家庭教育中心委託,主辦由南方文教基金會舉辦的親子講座,講題為「從腦科學談孩子3C網路沉迷:跟阿德勒學教養」


隨後的下午,我前往屏東參與「穩固基礎,從現在開始:幼兒教育和發展的最佳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擔任工作坊的講師,主題是「塑造未來:腦科學揭開幼兒教育與發展的奧秘」

接著的一天,我在臺南市家庭教育中心主講「阿德勒親職正向教養進階培訓」,講題為「啟動愛的神經連結:腦科學引領親師溝通藝術」


雖然確實有一些繁忙,但這些活動的籌備也讓我有更多機會覺察和領悟與自己孩子互動的可能性。這段時間的研究與準備,或許也呼應了榮格的「共時性」,在今年醫院的主管共識營中,我被指派報告的主題是「住院醫師與次專科醫師養成」,而這也恰好與我之前的研究內容相契合。


談到「Z 世代」的孩子,相較於「X 世代」,為何在表現上少了叛逆卻多了一份不安。與過去「Y 世代」的所謂草莓族相比,現在的「Z 世代」讓父母感到更多的憂慮。

差異的根源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Z 世代」的特點。這一代人生於1995年以後,成長環境充斥著網路和資訊的爆炸。與之前的「X 世代」不同,「Z 世代」在青少年時期已經與互聯網和數位科技緊密相連。

這使得他們的價值觀、人際互動方式、對工作的期望以及世界觀都有了與「X 世代」截然不同的特色。


技術使用和社交媒體

X 世代」在成長過程中見證了科技的發展,但在青少年時期未像「Z 世代」那樣與互聯網緊密相連。相對地,「Z 世代」在成長中經歷了互聯網的普及,使得他們更加自然地運用各種數位科技。

這也表現在社交媒體的使用上。「X 世代」可能在成年後才開始接觸社交媒體,而「Z 世代」則是這個數位時代的初創用戶。這種對社交媒體的熟悉使用,也為他們的人際互動方式帶來了不同的風貌。

人際互動和對工作的期望

X 世代」在成長過程中更注重面對面的人際互動,他們的社交模式更強調實體世界的交流。相對地,「Z 世代」習慣於通過網絡和數位平台進行社交,更容易接受虛擬社交的模式。

在工作方面,「X 世代」通常在傳統的工作模式中成長,更注重穩定性和事業的長期發展。而「Z 世代」則可能更傾向於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並尋找具有創新性和有意義性的職業。


世界觀的差異

X 世代」經歷了冷戰時期和後冷戰時代的變革,對於社會和政治的變化有著較為成熟的看法。與之不同,「Z 世代」成長於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時代,他們更開放、多元,更關心社會公義和環境議題。


Z 世代」的獨特挑戰

更進一步來說,「Z 世代」的年輕人,與其說他們缺乏企圖心,不如說他們的思維邏輯與看事情的角度與「X 世代」的父母很不一樣。他們的生活環境充斥著數位化,這使得他們在面對生活的時候有了全新的思維模式。

Z 世代」的年輕人很習慣隨時隨地運用手機尋找他們想要的資訊。這使得他們在某些情況下表現得比「X 世代」的父母更有條理,更能夠理性地解決問題。


然而,這一代人的成長也面臨了一些獨特的挑戰。他們更易陷入網路沉迷,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相比之下,「X 世代」的父母在青少年時期或許沒有面臨這樣強烈的網路干擾,因此對這方面的了解和處理也相對較為陌生。

情緒的表現

Z 世代」的年輕人似乎表現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情緒特點。他們雖然生活在最安全的環境中,但卻更容易感到不安。這種不安可能源於他們對自我價值的迷惘,而這一點與「X 世代」的父母在同一時期所面臨的挑戰有所不同。

當「X 世代」的父母在青少年時期尋找自我定位的時候,相對的價值參考標準沒有那麼的複雜。然而,「Z 世代」的孩子在找尋自我價值時,可能因為來自於全球價值觀的參考,反而是一個複雜而令人困惑的過程。這或許是造成他們情緒不安的一個重要原因。


跨世代的溝通

當「X 世代」再面對「Z 世代」時,需要更多的耐性。這一代人需要更大的探索空間,更長的時間來找到自己的定位。與此同時,他們對情緒安全的需求也相對較高。


對於「X 世代」的父母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全新的挑戰。過去的教養模式或許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再奏效。了解和尊重「Z 世代」的價值觀,以及給予他們足夠的探索和表達空間,將是一個重要的溝通策略。

結語

Z 世代」的年輕人雖然在最安全的環境中成長,卻因為數位時代的迷惘而感到不安。或許,當「X 世代」與「Z 世代」交匯時,需要更多的耐心。這一代年輕人的探索空間較大,時間較長。同時,對情緒安全的需求也更高

在選擇教養方式的同時,也會產生新的親子互動問題。也許,不存在所謂的完美教養,只有不斷覺察和調整的親子互動。這個過程充滿挑戰,但也充滿可能性,讓我們一同探索並共創一個更理解、更連結的親子關係。

心晴工坊(點選此連結,可依主題搜尋站內文章)

首頁:部落格總覽(點選此連結,可快速瀏覽本網站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