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認為:人的行為背後都有其目的,每個人透過不同的方式、行為來獲得自己認為的歸屬感。這樣的現象在孩子身上,更是明顯。如果,身為父母的你我,沒有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覺察這樣的情形並給予適當的導引的話,那麼,為了從父母身上獲得歸屬感的孩子,將採取某些錯誤的行為,如此一來,就會造成孩子在現實環境中,出現不適應的情形,或者我們所說的偏差行為。
身為父母的我們,如果不想讓你的孩子出現偏差行為,你一定要儘早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瞭解孩子錯誤行為背後的目的,然後再給予適當的導正。
阿德勒的「行為目的論」,給了身為父母的我們,一個有效辨識出孩子錯誤行為背後的目的的好方法(尋求注意、尋求權力、採取報復、表現無能),當中,「父母親自己的覺察」是相當重要的第一步,然後再看看「孩子可能出現的反應」,企圖了解「孩子的行為在表示什麼」,最後再做出「適當的引導」。
1. 孩子背後的目的,可能是在「尋求注意」
如果你有這樣感覺 |
|
---|---|
孩子可能會出現的反應 |
|
孩子的行為似乎在表示 |
|
可以導向的方式是 |
|
2. 孩子背後的目的,可能是在「尋求權力」
如果你有這樣感覺 |
|
---|---|
孩子可能會出現的反應 |
|
孩子的行為似乎在表示 |
|
可以導向的方式是 |
|
3. 孩子背後的目的,可能是在「採取報復」
如果你有這樣感覺 |
|
---|---|
孩子可能會出現的反應 |
|
孩子的行為似乎在表示 |
|
可以導向的方式是 |
|
4. 孩子背後的目的,可能是在「表現無能」
如果你有這樣感覺 |
|
---|---|
孩子可能會出現的反應 |
|
孩子的行為似乎在表示 |
|
可以導向的方式是 |
|
首頁:部落格總覽(點選此連結,可快速瀏覽本網站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