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與孩子發生衝突,大人要如何處理自己與孩子的問題?美國精神科醫師魯斯.佩里(Bruce Perry)提出神經序列治療模式(neurosequential model of therapeutics)的解決方式 (Perry, 2009)。
它是一種包含許多不同領域專業的治療模式(包含:神經科學、社會科學、心理學等),特別廣泛運用於心理有創傷孩子的問題行為之因應。神經序列治療模式能幫些什麼忙呢?舉個例子來說,孩子因為他獨特基因的遺傳以及後天環境的影響,造就他在自我調節能力、社交技巧、認知功能的發展,各有其不同的成熟歷程。臨床上我們可能會遇到15歲的孩子,但他的自我調節能力可能只有五歲、社交能力只有三歲、認知功能只有10歲。面對這樣的孩子,神經序列治療模式就可以提供我們一個良好的互動模式架構。(延伸閱讀: 從腦科學談孩子的青春風暴 )
神經序列治療模式認為,面對孩子的問題情緒或行為,如果治療的順序有誤,即使是最好的治療,也不會有效果。那,什麼樣的治療順序,才是比較對的治療順訓呢?大腦從媽媽肚子裡、經青春期乃至到成人階段的腦發育順序,第一階段的腦發育是著重於腦幹及中腦(生命中樞)的成熟,第二階段的腦發育是著重於邊緣系統(情緒腦)的成熟,第三階段的腦發育是著重於皮質腦(理智腦)的成熟。三個腦區各負責不同的功能,腦感與中腦負責運動與感覺的輸入,邊緣系統負責的是依附、情感以及行為,而皮質腦則是負責思考、計畫、抑制與學習。(延伸閱讀:從「神經科學」談父母教養對孩子情緒控力養成的影響力)
腦幹、中腦以及邊緣系統,主要負責保護我們的安全。對於生命是否能存活這件事,隨時保持高度警戒狀態,讓我們的生命避免及立即逃離危險的處境。受到創傷的孩子,即便現在他們已經是身處安全的環境,因為他們腦幹、中腦以及邊緣系統還是處於戰鬥/逃跑/凍結過度敏感的狀態。因此即便只是日常的一般事物,對他們來說,也都深具有危險的訊息。他們無法卸下不必要的武裝緊覺狀態、無法形成安全的依附、也無法有效地管理他們的情緒與行為。他們被困在腦幹、中腦與邊緣系統,所以沒有辦法讓較高階的大腦發揮正常的功用。
我們都知道,思考、計畫與學習都會發生在腦皮質,如果前面兩個腦區沒有得到適當的發展,父母老師的教導再怎麼棒,此時的孩子也法合宜地受教與學習。
如果要讓父母老師想要傳遞的教育內容能有效地被傳遞,我們就需要以神經序列治療模式,從下而上來修復這些不安全的依附。神經序列治療模式包含三個步驟:首先情緒調節、接下來和孩子連結、最後再說道理。(延伸閱讀:高效能親職教養秘技:神經心理諮商的運用 )
首先,身為父母的我們,需要將自己的心境平靜下來。也就是說,要管好孩子之前,父母先要管好自己的情緒。因為當孩子感受到被威脅,他的神經系統就會出現防禦狀態,進而出現了所謂的問題行為。這時,父母的情緒如果能先平靜下來,孩子就會經由家長的臉部表情、說話音量、肢體動作等不同的訊號,接受到父母傳遞給孩子穩定、安全的感受(讓腦幹與中腦平靜)。也就是說,父母的穩定狀態,就是幫助孩子穩定最好的工具。
越年幼的孩子越容易受環境的影響,這些早期生活經驗的影響,更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怎麼說呢?腦科學相關研究結果有一些發現,孩子腦部發育最快、最重要的時期是在0~3歲這個期間。爸媽的遺傳基因雖然提供了孩子大腦神經細胞生長分佈一個重要的模板,不過,孩子早期生命經驗所接獲得的體驗,也扮演塑造孩子大腦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延伸閱讀: 從腦科學談阿德勒早期回憶:回憶一次,就創憶一次! )
想要瞭解原生家庭是如何形塑一個人的生命風格嗎?10/2~3在台南,偉任在張老師有一場「阿德勒勇氣改變術實務訓練工作坊」。歡迎有興趣的你,也可以來參加喔!
10/2~3 (台南)阿德勒勇氣改變術實務訓練工作坊(報名連結 https://bit.ly/3xLhYuJ)
11/13~14 (台北)阿德勒勇氣改變術實務訓練工作坊(報名連結 https://reurl.cc/ldxoW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