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每天的行為,不管是意識、或者是潛意識的反應,其實,都和大腦的神經連結有著緊密的連結。
今天要和大家談談,什麼是神經心理諮商/心理治療(neurocounseling / neuropsychotherapy)?要談這個主題前,就不得不談到心理學界諮商典範的轉移。
過去這100多年來,有幾個重要的理論基礎深深地影響了諮商心理學的方向。第一個我們最熟悉的就是心理動力的諮商理論,它提供了助人工作者對個體想法、情緒及行為的來源,有一個探討的依據。當中,心理學大師佛洛依德可以說是心理動力諮商理論的開山始祖,他所提出精神分析不只重視潛意識的探討,也讓助人工作者也開始重視早期生命經驗的影響。
身為醫師的他,在其探討潛意識的過程中,可以看出他嘗試地以腦科學為基礎,將意識、前意識、潛意識,或是本我、自我、超我做不同層次腦功能的區分。雖然理論的說明算是詳盡,但或許是因為當時腦科學的研究並不是那麼的成熟,導致佛洛伊德在做心理動力理論的推論時,慢慢地偏離了腦科學的論證,取而代之的是加入了一些希臘神話相關的論述(例如伊底帕斯情結等)。接下來的榮格心理學,另外再加上「集體潛意識」、「自我實現」兩個新的元素,將人格結構也分為三個層次:意識(自我)、個人潛意識(情結)和集體潛意識(原型),這三個層次和佛洛伊德的說法有一些不同。他的分析理論中,更可以看到濃濃的希臘神話的觀點(例如阿尼瑪與阿尼姆斯等)。
行為主義的相關理論接棒影響了諮商心理的走向,這個理論回歸強調科學的實證為基礎,認為形塑人行為的不是看不到的潛意識,而是明確的增強物。這個概念讓助人工作者將人的行為看成是在環境影響下,個體與環境互動後學習得來的結果。
接著,來到了人本主義的時代,這時候的心理學家又開始思考人類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人似乎和動物不太一樣,思考是其中很大的分野,羅傑斯就是其中的相當有代表性的心理師,他所提出的同理心、真誠與一致性、以及無條件的積極關懷,讓助人工作者開始關心起個體自己的成長以及個人內在滿足的重要性;然後,隨著時代的演進,多元文化的概念,重新建構了助人工作者看待個案問題的方式。
來到了近幾年,因為神經科學探究儀器及技術的圖飛猛進,讓神經科學於人類行為的探討有了更多的瞭解,進而讓助人工作者也開始思索如何將腦功能科學的發現運用於臨床實務的工作領域中,於是,神經心理諮商就逐漸地變成一門值得助人工作者專研的科學。(延伸閱讀:從腦功能科學談人類的同理心 ;分泌幸福快樂腦激素,你一定要懂的阿德勒心理學:4Cs原則 )
什麼是神經心理諮商?
顧名思義就是助人工作者嘗試地整合神經科學於臨床諮商的實務工作上。早期神經科學的研究比較是著重於腦傷或疾病的運用,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助人工作者,也開始嘗試運用神經科學研究發現的結果來定義及處理你我日常生活的行為及問題。(延伸閱讀:從腦科學談孩子的青春風暴)
回頭來看,當時心理分析導向的諮商理論,意識與潛意識的糾葛,或許就可以以邊緣系統與皮質層的記憶與反應結果呈現來說明。(延伸閱讀:從腦功能科學看居家檢疫市民燒炭自殺社會事件 )
佛洛伊德精神分析所謂的洞察,以腦功能科學來說,指的是需要先瞭解問題行為與刻畫在邊緣系統記憶的關聯性,之後進行解放記錄在邊緣系統的情緒,接著在進行改變皮質層的反應迴路。過程中,心理防衛機轉就是心理師用來洞察個案有力的工具。(延伸閱讀:多層次迷走神經之臨床實務運用 )
榮格心理分析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又有一些不一樣。他認為人不再只是受早期事件的綑綁,透過積極想像及解夢的過程,對自己的潛意識有了更多的瞭解。以腦功能科學來說,他所提出自我實現的歷程,或許就是大腦皮質理性地規劃出自己想要走的路,在朝向自我實現的路途上,邊緣系統的種種反饋,提醒了個體是否偏離的自己想要的方向。
做個小結論:當代的助人工作者,除了擁有心理學的相關專業知能外,如果還能夠瞭解腦功能科學的相關概念,一定能讓助人的工作,有更全面、更有效能的展現。(延伸閱讀:看電影《腦筋急轉彎》學阿德勒心理學:生命風格 )
PS: 本文章第一個腦圖,是我家老闆示範製作的。因為她看不下去手殘的我使用電腦繪圖板的蠢樣子,所以她就親自示範一次如何使用電腦繪圖板來描繪腦圖。我正在思考,未來是這個工作是否就請她幫忙,來個老闆兼夥伴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