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工作者對動機式晤談常有的誤解



自從三十多年前米勒及羅尼克提出動機式晤談後,近幾十年來,關於動機式晤談這個助人工作模式的方法學及理念,在西方的心理學領域中總有些人一直存在著一些困惑。這樣的現象,也出現在我周遭的好友當中。
雖然之前有曾經和各位好友分享過「動機式晤談是什麼?」(延伸閱讀:「動機式晤談」簡介 ),還是有一些好朋友對於動機式晤談有不少的誤解。所以,今天就和各位好友談談「動機式晤談不是什麼?」

米勒及羅尼克為解決對動機式晤談有興趣者心中的疑惑,而在2009年將動機式晤談容易被誤解的幾件事做了進一步澄清,希望讓有興趣於動機式晤談的助人工作者,能對這種助人工作模式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及認識:
動機式晤談不是基於詹姆斯.波巧斯卡James O. Prochasaka)的「跨理論模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 TTM)衍生而成的助人工作模式
因為早期動機式晤談的相關著作,有些學者在實務運作上,會將動機式晤談與「跨理論模式」做結合運用。因此,讓不少人誤以為如果沒有「跨理論模式」的話,就無法單獨使用動機式晤談。雖然,動機式晤談可以和「跨理論模式」搭配得宜,但這不代表助人工作者無法單獨運用動機式晤談。

其實應該這麼說,「跨理論模式」提供一個理解人們改變階段不錯的參考架構,可協助助人工作者評估個案目前準備改變的程度到哪裡。而動機式晤談則是提供助人工作者一個有實證醫學背景的相關實用溝通技巧,用以觸發個案產生改變。動機式晤談不只可與「跨理論模式」搭配使用,也可和其他改變理論結合運用。
動機式晤談與「跨理論模式」是兩種獨立的方法。也就是說,動機式晤談並非是基於波巧斯卡的「跨理論模式」所衍生而成的助人工作模式。
動機式晤談不是設計讓個案做一些是助人工作者想要他們改變的方法
事實上,動機式晤談的主要精神是讓個案朝著自己要的方向去做改變,而非依循助人工作者的方向來改變。
動機式晤談不只是一種強調技術的方法而已
動機式晤談雖然是基於實證醫學而來的技術,但如果少了動機式晤談的基本精神及原則,這些技術就不是動機式晤談。
動機式晤談不只是一種「損益平衡分析」的方法而已
應該說,「損益平衡分析」只是動機式晤談誘發「改變對話」的其中一個方法,而不是說動機式晤談只是一種「損益平衡分析」的方法而已。

事實上,有許多運用動機式晤談的助人工作者,在助人的歷程中並不一定需要用到「損益平衡分析」這個方法。
動機式晤談不一定需要做結構性的評估回饋
結構性的評估回饋有其一定的功能,特別是當個案在懵懂期時,利用結構性評估的回饋,有機會可讓個案觸及潛在改變的原因或理由。
然而,結構性的評估回饋不一定是動機式晤談必須的,因為動機式晤談可搭配結構性的評估來進行,也可以不用做結構性的評估。也就是說,結構性的評估回饋對於動機式晤談來說,不一定是必要的。
動機式晤談不是認知行為心理治療中的一種形式而已
基本上,認知行為心理治療的假設是:從某種程度來說,前來尋求協助的個案,在某些部分是有所欠缺的。可能是欠缺新的因應技巧等,所以有部分程度需要教導個案學習一些新的觀念和技巧。但是,典型的一至兩次的動機式晤談並無涉及教導或灌輸個案的新技巧或觀念,而是誘發個案本身已經有的東西來發生改變。

也就是說,動機式晤談的助人工作者會說:「你已經擁有你所需要的東西,讓我們一起將它找出來。」這樣的信念和認知行為心理治療是很不一樣的。
動機式晤談法不只是以「個人中心治療」而已
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的「個人中心治療」中,所提到改變的關鍵元素與動機式晤談的精神,的確有著高度重疊。可以這麼說,動機式晤談是以個案為中心進而衍伸出來的一種助人工作模式。

雖然,動機式晤談衍伸自「個人中心治療」,但兩者還是有一些差別。當中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個人中心治療」不強調方向性。然而,動機式晤談的助人工作模式會有明確的方向性。
雖然動機式晤談是一種易被廣為運用的方法,但並不是容易的技術
比起其他的助人工作模式,動機式晤談的確是一種相對簡單的助人工作模式,但這不代表它是很容易就能上手的方法。
實務工作上,動機式晤談牽涉到一些複雜技術的組合,而且,這些技術需要依據個案的不同而有彈性地運用。
動機式晤談不是日常已經在做的一般助人作為而已
有些未經過特別訓練就能運用自己的本能來幫助他人的人,他們會說:「我啟發了個案,當然我也聽得懂個案。」然而,那些方法不意味著等同動機式晤談。
或許,他的作為和動機式晤談有些雷同,但是動機式晤談會更細緻地運用某些技術(例如反映式傾聽等)來引導個案處理關於改變的矛盾與抗拒。

動機式晤談並非適用任何情境的萬應良藥
動機式晤談不是萬能的方法,在某些情境下,動機式晤談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比如說,當個案已經準備好改變,同時也很積極地在參與改變,此時,助人工作者就要積極參與個案行為改變的計畫方案,而不是使用動機式晤談。
總的來說,動機式晤談是以個案為中心,視個案為有能力的人、並可以管理自己,同時也尊重個案改變的意念。過程中,藉由探索和解決個案的矛盾,提升其改變的動機。雖然,運用動機式晤談時需重視個案的意見,但助人工作者心中要有一定的方向與目的,並且在適當時機,採取必要、有效能的心理介入。
不知道這一篇文章,有沒有讓各位好友對於動機式晤談有更進一步地瞭解了呢?如果你對動機式晤談開始開啟了一些興趣的話,除了可以再參考偉任有關於動機式晤談其他的文章外(延伸閱讀:偉任動機式晤談的相關文章),你也可以考慮下面這一本書喔!

心晴工坊(點選此連結,可依主題搜尋站內文章)

首頁:部落格總覽(點選此連結,可快速瀏覽本網站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