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怎麼了?


近日作火紅的新聞不外是「反課綱學生抗議」相關議題的探討,身為精神科醫師及兩個孩子爸爸的我,當中的相關新聞最引起我注意的是「周大觀弟衝教部,勒頸推父」的相關報導,新聞報導中提到『近500名反課綱學生再度攻入教育部,其中抗癌鬥士周大觀的17歲弟弟周天觀也衝入現場,其雙親因擔心愛子安危,昨凌晨到抗爭現場,想帶愛子回家,不料周父將他抱入懷時,周天觀卻推開父親怒斥:「我在為台灣的未來努力,你做了什麼貢獻?」還一度勒住父親脖子,當眾扭打到快車道,他並嗆母親:「讓我安靜!再叫妳就去死!」』(引自蘋果日報報導)。

對周天觀的爸媽而言,平日在熟悉不過的小孩,在此時此刻想必一定出現許許多多相當複雜的念頭,同樣身為父母的我在猜想,在這麼多複雜的念頭中,其中一個或許會是「孩子,你怎麼了?」。在面對孩子所謂大人定義為不聽話的行為時,身為父母的我們,腦海中除了出現「孩子,你怎麼了?」這樣疑惑的念頭外,我們還可以作些什麼?

阿德勒心理學或許可以提供身為父母的我們一種看待和孩子互動過程的視框,孩子的異於平常的行為,通常不外乎有四種目標:
  • 引起注意
  • 爭取權力
  • 尋求報復
  • 自暴自棄(無能化) 
四個錯誤目標有著階層性,也就是孩子的自我價值發展在一開始遇到挫折時,通常以引起注意行為的目標。當中的過程若未能給予適當的協助,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可能出現不良的行為問題。另外,自卑感也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的自然現象,但每個孩子用來克服自卑感的方式不盡相同,倘若孩子因自卑感而逃避該負的責任,久而久之會產生自卑情結,就會出現不良適應的現象。
https://c2.staticflickr.com/6/5039/14191880546_de37930af5_b.jpg

阿德勒認為父母能給孩子的最大資產是孩子未來面對他自己人生的「勇氣」。身為父母的我們,可以嘗試陪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找到他一生克服困境所需的「勇氣」。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儘可能不要對孩子說喪氣的話,因為只有父母能喚回孩子迷失的心。父母的鼓勵和肯定是讓孩子感受到價值感的不二法門,因此如何區分「鼓勵」與「稱讚」,是父母面對孩子必須要學習的重要課程之一。

「鼓勵」可以在孩子面對失敗時或想做嘗試的時候,培養孩子可以自我欣賞、覺察自己的努力,回饋孩子有勇氣克服生活中的困難。

     「稱讚」則是用在孩子表現得好的時候,這樣的「稱讚」需小心使用,因為有時不經意的「稱讚」會強化孩子行為以獲取外在酬償為目標,未來如沒有獲得適時的稱讚,孩子有可能會出現挫折感,進而使孩子放棄努力的原因。

期待不久的將來,身為家長的你,或許在面對失去勇氣孩子而束手無策時,「阿德勒心理學」會是你一個可以嘗試去運用的方法之一。

首頁:部落格總覽(點選此連結,可快速瀏覽本網站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