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任醫師心晴小站

多年來,認知、完形、焦點、家族、動機式晤談的學習,為了,只是等待與阿德勒的相遇 ···

當心理學遇到腦科學:榮格字詞聯想法於生命意義探究的運用

›
前幾年,被兒子稱為中年大叔的我,有一段時間,特別是在夜深人靜、一個人獨處夜晚,自己很容易陷入思考人生下一個階段該做些什麼的氛圍。在一次期刊文獻閱讀的時候,不經意地赫然發現,原來腦科學與心理學也可以有那麼多的連結。於是,開始對於腦科學有了探索的...

當心理學遇到腦科學:成癮障礙症自我照顧需要懂的腦科學

›
明天受屏東家庭扶助中心邀請,偉任將與中心督導及社工分享「當 3C 成癮遇到阿德勒」這個主題。一整天的活動,當然也少不了會和他們分享網路沉迷相關腦科學的知識。 這樣跨足到社區分享心理學與腦科學於教養上的運用,也算是遵循院長的指示。凱旋醫...

當心理學遇到腦科學:神經心理諮商理論架構

›
  近日只要一有空,就會坐在書桌前開始撰寫 《當心理學遇到腦科學(二):神經科學於教育與諮商的運用》 這本書的相關內容,因為這是我今年給自己所設定的人生目標之一。有一段時間沒有發文了。剛好利用前往臺灣心理治療學會今日辦理「心理治療·華山論劍個案研討」一日課程的高鐵上,和大家分享 ...

從腦科學的角度,找到拖延症的解決之道

›
生活中,你是否對拖延這個壞習慣束手無策?為什麼我們對行為的改變,總是會一拖再拖,無法踏出改變的第一步?今天和大家分享如何 從腦科學的角度,找到拖延症的解決之道 。 腦科學家基於實證科學研究的發現,認為拖延和我們大腦中前扣帶迴皮質、伏隔...

當心理學遇到腦科學:原生家庭帶給杏仁核傷害的治癒之道

›
今天,是偉任外派到大甲支援的最後一天。回想自己一畢業,當完兵後,就到凱旋醫院工作。人生有一段時間當了小鎮醫師,真的很特別。 年過五十的我,深知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然而到了要離開兩個月在這裡有了連結的人、事、物, 不容易割捨情感的我,還是有許多的感觸 。回想在家中老舊的東西需要...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
技術提供:Blogger.